资讯中心
本页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信息 >

兰州,难在那边?-外盘期货

作者: 正大期货   来源:https://www.xasswkj.com/    阅读次数:     2024-06-20 08:30 【字体:

提及甘肃省,敦煌、酒泉、嘉峪关,这些以文旅为特色的都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对而言,作为省会的兰州,在天下的主要经济疆土中,却职位尴尬。 兰州2023年GDP总量为348

提及甘肃省,敦煌、酒泉、嘉峪关,这些以文旅为特色的都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相对而言,作为省会的兰州,在天下的主要经济疆土中,却职位尴尬。

兰州2023年GDP总量为3487亿元,为甘肃之首,天下排名却在90名开外,还不及陕西榆林、内蒙古包头、四川绵阳等通俗地级市。

甚至,作为强省会的兰州,2023年经济总量虽属全省*,但4.4%的增速不仅低于天下平均增速,也低于全省平均值2.4个百分点,和全省的高速增进形成了鲜明对比。

经济实力的局限,也造成了人才的连续流失。

“七普”数据显示:已往十年间兰州常住人口增添了约74万人,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兰州大量人才外流,尤其是高校领域的“孔雀东南飞”征象格外严重。

根据兰州官方宣布的时间表,到2027年经济总量要在全省占比到达35%以上、常住人口跨越500万人。

然则参考兰州眼下的生长速率,准期实现目的,显然是有些吃力。

面临连续的稳增进压力,兰州,事实“难”在那边?

1

金汤地险的历史靠山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

这是金代词人邓千江写的一首词《望浪潮》开篇。

短短十六个字,清晰地交接了兰州的别称,与都会名字的来源。

兰州,别称“金城”。《汉书·地理志》应勋注曰:“初筑城得金,故曰金城”,这说明兰州始建于汉代。

至于兰州为何叫“金城”,众说纷纭。

有传说为汉武帝西征时曾途径此地,拾得一金,隧赐名“金城”;也有说法是,兰州周围曾有金矿,有史料纪录曾长年纳贡朝廷,故而得名;另有文献注释说,这座城邦位于京城长安西方,而“金”在五行中属西方,才取名“金”城。

然则,在邓千江词中,显然是接纳《墨子》中“金城汤池”之意,意思是城池稳如泰山。 

那么,古代兰州为何要修筑一座坚硬的城池呢?

这得从都会的地理和历史靠山提及。

公元前287年,秦昭襄王设置陇西郡的时刻,兰州部门区域属秦陇西郡统领。

那时,黄河以南的兰州区域,同陇西郡相连,是河南最西边的一块地方,位置异常主要。而黄河北的永登、皋兰则是月氏、匈奴的游牧之地。

汉代,帝国领土北有匈奴,西有西羌,地处咽喉要道的兰州既是边防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主要关口。

西汉时期,匈奴与汉帝国战乱不停。直至公元前121年时,匈奴的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汉朝,汉武帝在二者属地设酒泉郡,匈奴之乱才逐渐平息。

随后,西汉时期的酒泉郡又相继星散出张掖、敦煌以及武威郡。自此,河西四郡形成。

由于兰州周围经常有征伐匈奴的汉军驻扎,汉武帝便在此设置金城县,属天水郡,兰州城自此降生。

随后自汉至隋,金城时而升郡,时而又并入它郡,县治也经常迁徙。

到隋代时,因城南有皋兰山,金城郡更名兰州。

随后数百年间,城名在金城与兰州间不停切换,也始终是兵家必争的西北重镇。

唐朝末年,党项人占有兰州之后,兰州自此成为游牧民族争取的地皮。

宋元时期,兰州大部门时间处在吐蕃、西夏以及蒙昔人的统治之下,成为中原帝国的“化外之地”。

也正因兰州是位置主要的战略性都会,出于防守的需要,无论谁占有兰州,都市立刻对城池举行整修和防护,才令兰州“稳如泰山”。

明朝确立后,兰州隶属临洮府。那时被分封至此的肃王朱楧虽无贤名,但对自己封地照样有所偏心。在他统领下,兰州各处兴修水利、广种良田,经济繁荣一时,“城郭内外,军民庐舍不下万馀区”。

清初依明建制,兰州依然隶属临洮府,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

随着时间的推移,康熙初年发生的三藩之乱,西北广袤的地理,漫长的交通线路,让清政府意识到西北主要的战略职位,也看到了位置相对居中的兰州城。

1666年,陕甘分治设甘肃行省,兰州一跃成为甘肃省会。乾隆时期,陕甘总督衙门由西安移驻兰州,兰州真正成为“控制三秦、怀柔西域”的西北军政重镇。

值得一提的是,兰州虽说是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都会,但直至清代,兰州从不是商业型都会,只是中央管治边疆的治所。

出于军事防守的思量,兰州也从未在都会规模上举行拓展,这就给后面的都会生长带来了难题。

2

兰州都会生长初期的设计

进入现代,兰州的都会生长,源于一次移民浪潮。

抗战最先后,国民政府曾向苏联求援,后者曾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有利支援了前期在武器装备上微弱的中国军队。

苏联那时驻中国的商务代表处就在兰州,大批苏联装备和战机都在这里中转,到了1938年,中国空军总部也迁到了兰州。

这也使得兰州成为了抗战前中期,中国仅次于重庆的第二大战略后方。

“七七事情”后,由于西北是抵御日军陆上入侵的大后方,也是空中反侵略的*线。围绕兰州,中日双方举行了猛烈的空中较量,发作了抗战史上著名的“兰州空战”。

在中国空军的奋起还击下,不仅保障了西北交通线的平安流通,也让日本侵略西北的战略成为泡影。

与此同时,大批内地的企业机关、整体、学校也纷纷向西北迁徙,原本并不起眼的兰州转眼成为了逃亡的热门选择。

兰州也随着几十家内迁工厂和企业,泛起了纺织、冶炼、印刷等现代工业系统,一跃成为西北的工业重镇。兰州的人口也由1935年的9.6万余人,增添到了1944年的17万余人。

到1949年兰州解放时,兰州全市已有近40家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达1000多万元,是西北区域工业基础*的都会之一。

正因兰州的工业基础好,“一五”至“二五”时代,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中有8项落地兰州。

兰州由此进入工业快速生长期,并在原先的工业基础逐渐生长出冶炼、机械制造、玻璃、制药、水泥、电气等多个工业系统,奠基兰州在重工业时代的职位。

出于国防建设需要,那时兰州许多工程,不是*,就是天下*。

好比兰州炼油化工总厂,是那时新中国*的炼油厂;兰化是西北*个现代化炼油、橡胶和化肥工业企业;西固热电厂,则是那时*的热电厂。

另有厥后解密的兰州504厂,被称为“中国浓缩铀工业的摇篮”。先后生产出10多个品种的浓缩铀系列产物,为中国研制“两弹”、核潜艇、核电站提供了足够且及格的核燃料。

随着工厂和人口的不停增多,兰州很快遇到了生长的瓶颈——无地可用。

与成都、西安等拥有广漠平原的西北都会相比,兰州地处黄河谷地之中,南北都是高山。由于缺乏坦荡平展的土地,都会生长首先就是先天的土地资源有限。

解放初期,兰州由著名设计专家任震英牵头,体例出台了都会生长的*版总体设计。主要是将兰州设计为带状结构,开拓通畅的线性交通提供了条件,这样既保持了都会的完整性,又便于控制沿线各个都会单元的规模。

在这份设计中,西固作为石化基地,七里河作为过渡区,安宁作为科教区,城关区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央,沿河错落,周边与田园慎密联系,依山傍水。

这一版的设计不仅很好地顺应了国家战略结构,又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获得了诸多赞许。

因此,兰州的这版设计还曾作为我国都会设计的*代表作,加入了那时国际都会设计展览会。任震英也因此而蜚声海内外设计界,获得了“设计大师”的尊称。

从那时生长情形来看,兰州由于都会生长尚未饱和,整体设计因地制宜,确实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可随着城区人口的急剧膨胀,兰州的土地资源显著不够用了,仅占市辖区土地面积约3%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集中了全市约七成的人口。

上世纪70年月末,兰州又曾针对之前设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举行了修订,出台了第二版的都会生长设计,但城区面积过小的问题并未获得彻底解决。

3

“削山造地”的都会新生长偏向

改造开放时期,土地资源不足始终是制约兰州都会经济生长的“绊脚石”。

受南北两山夹峙,都会只能沿黄河谷地生长,最终形成一个器械延绵50公里、南北最窄处只有1.8公里的狭长市区。

由于都会平原资源着实无地可用,兰州便最先对周围围绕的群山动起了点子。

1988年,兰州市在距离市区5公里的城关戋戋域,设计了九州经济开发区。为了平整土地,兰州将其局限内的山头所有削平造地。

对于兰州来说,“削山造地”既是拓展都会土地资源,同时也通过土地的开垦、基建等配套建设,动员经济的转动生长。

虽然九州经济开发区在削山造地的历程中曾面临种种难题,但照样乐成为兰州市提供了名贵的都会生长空间,成为兰州开拓土地资源的新偏向。

有了这样的“树模效应”,加上兰州急需都会生长突破河谷限制,便找到著名设计人王志纲谋划都会生长战略,对方斩钉截铁地给出了“必须走出河谷”的建议。

若何扩充土地资源,拉大都会骨架,成为兰州都会生长的头等大事。

2007年,甘肃省下发了一份文件,示意兰州可以在市区周边“削山造地”项目,都会生长终于有了偏向。

2012年,经由多年勘查和调研,一场轰轰烈烈的“削山造地”随即在兰州开启。

此时,兰州再度体例的都会设计总体生长偏向也已经确定:北上、东进、西固、南屏。

简而言之,兰州的开发目的是:都会北拓,新区南下。

数年内,兰州一大批商品房开发和大学新校区项目建设在城北破土动工,“削山造地”也逐渐到达热潮。住手2018年,兰州的“削山造地”区域已到达267平方公里,削山面积居天下首位。

客观地说,“削山造地”确着实一定水平缓解了兰州土地资源不足的逆境,同时也给兰州带来生长房地产的时机,习惯了拥堵的兰州人也似乎找到领会决设施。

要知道,那时仅占市辖区约3%市区土地面积(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就集中了296.6万人口(2015年),使得经济不如西安、成都的兰州房价一度高居西北五省榜首。

同时,由于主要蹊径狭窄,加之城区面积狭窄,兰州的交通一度堵到令人溃逃的境界。

可随同“削山造地”运动越演越烈,兰州也露出出一系列问题,被相关部门点名。

2018年,海内多家媒体相继转发某媒体刊登的《甘肃皋兰“削山造地”:推山毁田上万亩,损失数亿》,引发众人关注。文章指出:兰州大局限的削山造地,形成了大面积的裸地,平整出的土地均为“生土”,不仅恢复植被的难度大,而且往往有土地开裂、水土流失、扬尘污染严重的问题。

同年,自然资源部宣布通告称,“陕西、甘肃在延安新区、兰州新区‘削山造城’,使得大规模违法违规开发未行使地等问题突出”。

不外,外界对兰州“削山造地”项目的质疑,却不被兰州内陆人认可。

在许多兰州人看来,“削山造地”纯属兰州土地资源不足的无奈之举,即便存在种种不足,也是解决都会生长的*途径。

兰州“削山造地”*的风险,来自当地湿陷性黄土地貌带来的潜在威胁。每当雨季到来,相关区域很容易泛起滑坡等重大灾难,结果极其严重。

年赚5亿,难解茶颜悦色之痛

正因这样的缘故原由,2018年之后的兰州逐步放慢“削山造地”的脚步,并对已开发土地举行了加固和监控。

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兰州新区此时又迎来新的质疑。

4

从“鬼城”到“兰白试验区”

2008年左右,随着都会经济生长提速,包罗西安、成都等西部都会纷纷迈开步子“抢人、抢钱”。

仅仅数年时间,西安一座都会就险些与整个甘肃省的GDP相抗衡,成都更猛,一度到达甘肃省GDP的2倍左右。

甘肃的省会兰州也很着急,惋惜受困土地资源,焦点区域的人口密度已经突破5万人/平方公里,甚至跨越了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都会。

简朴来说,经济还没生长起来,人却满了。

没设施,兰州既是省会,又是甘肃为数不多的平原都会,自然会吸引大量省内人口流入。

想要就地疏导,就必须跳出黄河盆地,寻找阵势坦荡、平展的区域确立新区。

面临经济不如人,人口密度又高的压力,甘肃急了,集结全省资源押注兰州新区,甚至直接喊出口号“举全省之力打造兰州新区”,并定下“十年之约”。

于是,2012年,一座花费750亿、硬是推平700余座大山造出的兰州新区在兰州秦王川平地而起,并顺遂拿到“国家级”身份。

可由于兰州新区距离市区近70公里,交通不是很利便,坐大巴需要1个多小时,自己开车的话至少也需要50分钟。

过远的距离使得兰州新区和市区之间缺乏有用的互动,去一趟新区感受不只是像出城,更像是出差。

实在也没错,那时驻点兰州新区的公务员是真有一份“出差津贴”。

对于兰州人而言,兰州新区更像是被冠以“兰州”之名的另一座城。

一直不被兰州民间看好的兰州新区,也被媒体随即曝光。

2016年,界面新闻以《西北“鬼城”:兰州新区,一个国家级新区的萧条样本》为题目,先容了兰州新区那时的萧条容貌。

这篇文章指出的最尖锐问题是,兰州新区在初期的产业结构上只能依赖传统制造业及原市区内的化工产业“出城入园”,部门“出城入园”企业在出城入园历程中没有实现产业升级,形成了新的产能过剩,部门项目建设处于阻滞状态。甚至泛起烂尾项目。

兰州新区的“鬼城”之说,就此降生。

2017年最先,由于“一带一起”的推进,给兰州新区带来了更多的时机,多次泛起在各种官媒的正面报道中。

在近年来的各种宣传中,兰州新区也似乎逐渐有了“生气”,无论经济照样人口,都有了可喜的增进。

在常住人口方面,住手2023年终,兰州新区常住人口突破60万,是2016年常住人口的4倍,人口从不足10万到突破60万,延续三次获评“中国*投资吸引力新区”。

不外,对比兰州新区提出的“2030年预计要到达100万人口”的目的,以及成为兰州的“副城”的职位,显然另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外,对于兰州来说,现在生长的重点已不再局限于兰州新区,而是局限更为广漠的“兰白试验区”。

“兰白试验区”全称是“兰州-白银科技创新改造试验区”,也就是兰州和白银市配合组建的经济圈。

兰州与白银两座都会相距不到70公里,处在省会兰州“一小时经济圈”之内,而两都会在历史上因缘际会、分合几度,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14年,甘肃以兰州与白银两市为主体,组建了“兰白试验区”,包罗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兰州经开区,以及白银高新区,自此成为两市新的经济增进点。

2023年,兰白试验区完成区域生产总值1333亿元(其中,兰州新区360亿元,兰州高新区372亿元,兰州经开区397亿元,白银高新区204亿元),约为兰州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

可若是细品兰州的经济总量,似乎又和其强省会的身份不太匹配,甚至可以说很憋屈。

5

“强省会”的成就并不如人意

这几年,由于西安已进入“万亿都会俱乐部”行列,西北“*城”可谓实至名归。

可就在2000年时,兰州与西安的GDP仅相差300多亿元,时至今日差距已是8000多亿元。

西安无疑是通过“强省会”战略,依托传统制造业基础和新兴的文旅产业趁势而起。

“十三五”时代,西安GDP增幅到达3762.82亿元,而兰州仅增进622.77亿元,西安的增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兰州”。

实在,兰州对西安一直“很不佩服”。

要知道,西安现在被视为大西北的*枢纽,但兰州才是名副实在的“十字路口”。

作为一带一起要害节点之一的兰州,还身兼天下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天下性物流节点都会之一的身份。

更令兰州主要的是西安遥遥*的同时,西北各省的省会也均提出了“强省会”战略,忙着赶超号称“西北第二城”的兰州。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甘肃省终于坐不住了,于2021年提出了生长兰州作为“强省会”的战略目的。

根据甘肃的“强省会”时间表,到2027年兰州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到达35%以上、常住人口跨越500万人。

这个目的,从眼下来看,兰州实现有些“难”。

2023年,兰州的省会经济首位度(省会占全省GDP比重)靠近30%,在27个省会/首府中排在第10名,显示还不错。

这主要归功于兰州一系列“削山造地”项目实行,土地资源主要问题获得缓解,以及兰白试验区落地等有利因素。

但令人遗憾的是,兰州的真实经济生长情形却有些差强人意。

2023年,“强省会”战略加持下的兰州增速却只有4.4%,不仅低于甘肃全省平均水平,也低于天下大部门省会都会,经济体量还被老对手呼和浩特再度反超。

更严重的问题是,兰州距离“强省会”的经济首位度的基本要求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

从都会生长来说,30%是经济首位度的基准线,跨越30%被以为是强省会的标志。

兰州经济首位度在2018年到达33.14%,距离35%的强省会目的仅一步之遥。

可自2022年跌破30%临界线后,2023年再度下行,由29.85%进一步跌至29.39%,连基准线都不保了。

考察兰州经济失速的焦点缘故原由,主要是受低位运行的工业经济拖累。

作为曾经的西北重工业基地,兰州一直是资源依托为主的国有重化工产业结构,可随着近年来石化产业向沿海转移,曾是兰州经济支柱的兰炼、兰化等石化企业资源优势被严重削弱。

因此,兰州的二产增添值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添值、牢靠资产投资这些年均受到影响。

2022年,兰州第二产业增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添值、牢靠资产投资均泛起负增进。到2023年,上述前两项数据刚刚止跌,增速划分为0.4%、0.2%,依然远低于甘肃省平均水平;牢靠资产投资更是出现加剧负增进的态势(-7.4%)。

因此,去年以来,兰州除了已经设计了许多年的兰州轨道交通二号线正式运营、白塔山隧道北线融会,以及西关十字的世纪工程修建完成以外,迄今也没什么新的大型基建项目启动。

用当地官员的话来说,现在“兰州不缺商业、商业、文旅,真正缺的是工业和实体经济。”

说来说去,无论生长工业照样实体经济,实在都与创新有关。

创新离不开人才培育和孵化,可这正是兰州现在的心头痛。

6

人才流失的背后缘故原由

常住人口400多万人的兰州,坐拥以中国科学院“一院三所”为代表的1200多家科研院所、以兰州大学为代表的28所高等院校,资源异常可观。

现在,兰州的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在大西北仍有一席之地,而航空航天、新质料、新能源也有了一定基础。

然而,兰州面临人才流失之困,“空有985大学却留不住人”的尴尬一直被人关注。

作为14所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之一的兰州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兰州的“高校门面”。

在其百余年的办学历史中,涌现过化学“一门八院士”、地学“师生三代勇闯地球三极”、中科院“兰雄师团”、隆基兰大合资人等为人称道的“兰大征象”。

不外,进入新世纪以来,兰州大学险些被东部高校“挖墙脚”挖到“跳脚”的境界。

用那时兰州大学校长的话来说,在东部高校的高薪诱惑下,兰大不要说“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东南飞了。

事实上,兰州大学的情形只是兰州诸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缩影。

社会经济生长的需要,从来都是推悦耳才普遍流动的基本缘故原由。

正如《灼烁日报》谈论,“并不是人才的缺少导致一地的生长落伍,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一地经济社会生长落伍,停止了对人才的需求。”

兰州大学人才留不住的背后,恰恰由于兰州这些年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生长迟缓,既无法给人才提供响应的待遇,也无法缔造更多的就业时机。

换句话说,要改变引人难、留人难的事态,除了高校自身的起劲,要害还在于都会的生长。

那么,兰州另有生长的时机么?

我们先得评估下兰州现在遇到的几个现实问题。

兰州早期的各种“削山造地”与新区建设,推动了都会生长,也催热了房地产市场,确着实一准时间内,成了兰州经济生长的主要推手。

兰州的都会生长也有了一个惯性:政府先举债将区域的基础设施搞起来,然后把地卖给开发商,开发商们开发土地并完善配套,实现土地升值,最后酿成屋子卖出去,再用卖出去的钱向政府买新地,政府用这笔钱继续投入基建,土地继续升值……

虽然都会面目确实有了一定改变,然则兰州也背上了不小的债务肩负。

可以说,从造城最先,兰州市的债务肩负一直处于高位。

2019年-2022年,兰州市的政府债务率始终在500%-550%的高位区间内颠簸,此外,兰州市的两家政府融资平台——兰州市都会生长投资有限公司(兰州城投)和兰州建设投资(控股)团体有限公司(兰州建投)——的刚性债务合计已跨越1500亿,债务肩负不是一样平常的重。

现实上,地方融资发债的目的很简朴,一是为了通过投资拉动地方经济生长,二是为了送还到期债务、缓解债务风险,最终让都会生上进入一个正向的循环。

但这个循环要维持下去的要害是:这套生长逻辑的回报率收益,必须是正数,以及保持平衡的房地产市场继续稳固。

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连续低迷,兰州整个地产链条上的介入者,险些都被脱了一层皮。即即是兰州主城的房企,都面临着销售不畅、回款遇阻、还债压力大等问题。

说到底,兰州已往都会“摊大饼”式扩张的步子,迈得着实太快,而传统重化工产业未能获得实时转型,新兴产业也没有找到合适突破口,一直是扎脚不前的状态。

没有合适的产业支持,促进产业加速成群成链,就难以孵化出几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动员省会生长,兰州的经济数据自然欠悦目。

因此,兰州变“难”州,既是都会首位度滑落的“难”,也是人才流失创新不足的“难”,更是产业集群尚未成型的“难”。

若何破局,又该若何提升“强省会”职位。

兰州,确实到了迎难而上的时刻。


免责声明:此消息为 正大期货原创或转自合作媒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 正大期货投资建议。